close

  
  規劃結構圖
  紅網長沙縣站6月18日訊(星沙時報記者 陳琳玲)長沙經開區汨羅產業園的規劃設計招標已經完成,一座工業生態新城將在汨羅弼時鎮的青山綠水之間逐步顯現。據長沙經開區汨羅工作組相關負責人介紹,方案還在敲定更多細節,待方案完善後,汨羅產業園的建設就將按照規劃穩步推進。記者日前搶先看到了設計方案,得以一窺汨羅產業園發展藍圖。
  “一核一心 兩廊四區”
  汨羅產業園的規劃結構可總結為“一核一心,兩廊四區”。
  一核:
  生態綠核。結合慄山,在園區中心設置生態核心,形成全園可迅速到達的中心公園。
  一心:
  科研孵化中心。結合綠核優越自然環境,設置全園辦公及科研中心。
  兩廊:
  生態通廊:結合城市風向,利用現狀水系與山體打造城市生態通廊,引入城市風廊,有效擴散工業污染,並形成園區景觀中心,使組團自然分割,保證生活區域的環境質量。
  水系景廊:結合現狀水庫,梳理水系,打造水系景廊,為工業園區提供均質化的景觀及開敞空間。
  四區:
  產業啟動區:園區最南部的工業片區,利用107國道交通優勢及緊鄰長沙經開區的地理優勢,率先開啟“飛地工業園”生產活動。
  新興產業區:位於園區東部,107國道以東,主要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。
  集群產業區:位於園區西部,以電子信息,新材料、製造產業為主。
  食品產業區:位於弼時鎮區以北,107國道以東,以食品加工產業為主。
  綜合配套區:結合弼時鎮區及老107國道,打造生活綜合配套區。
  綠色生長 生態崛起
  保護生態,在原有自然景觀基礎上建設工業園區是汨羅產業園的基本要求。
  在園區建設中將保留山體,劃定地勢較高、生態環境較好的山體作為生態基底。各城市功能組團鑲嵌在生態基底中,形成城市與自然相互融合的“圖”與“底”的關係。以自然山體作為區域的自然邊界,促進自然向城市的滲透。
  保留水體,沿現狀主要水系形成濱水生態廊道,有機分隔各城市功能組團,促進城市與自然的融合。保留現狀灌渠水脈,形成“x”型生態空間。風向同樣是要尊重的自然元素, 順應城市主導風向,形成生態開敞空間,構築“城市風道”。改善城市微域氣候,減少熱島效應,降低城市能耗,提升環境品質。
  根據這幾個原則,一個西北向東南的生態綠帶將貫穿工業園。沿白沙河形成白沙河生態景觀軸,沿園區內現狀水系形成濱水生態文化軸、北部鎮區東西向的城鎮生態景觀軸、產業園配套區南北向景觀中軸線的四個生態景觀軸將逐漸形成。十個結合現狀水庫、池塘、規劃人工湖以及保留山體形成十個綠化景觀節點呼之欲出。
  方格網道路 客貨分流
  方格網道路的主體骨架最適用於工業園區的佈局,方便廠房佈置,節約用地,在最大尊重地形的前提下,汨羅產業園將採取方格網的主體道路網骨架,根據不同性質工業對用地要求,組織整個園區的道路系統。工業園區里最主要的交通流為貨運交通流與通勤交通流量。由於重要商業設施都沿107國道佈置,因此107國道設置將成為生活性通勤道路,聯繫北部生活配套區及南部工業區;結合白沙河,打造適合騎行的環狀綠道,將整個園區串聯,方便職工上下班。
  規劃將過境貨運交通甩到規劃區邊界,避免對城市內部干擾;將主要功能區用環狀道路相連,使各個企業有迅速通達的貨運通道。
  工業鄰裡 組團建設
  設計方案中提出了“鄰裡”概念。產業園將依據行人步行習慣距離劃分為若干個“鄰裡”,在“鄰裡”中心設置解決工人、管理人員和研發人員的日常公共服務設施,減少人員外部通勤交通,改善園區內部出行模式,實現園區低碳化運行。
  設計方案將工業用地內7%的配套設施用地集中佈局,形成工業組團內中心,集中建設職工住宅、食堂、超市、活動中心及組團公園。一方面節約企業自給配套的成本;另一方面,利用集聚優勢,在降低建設成本同時,為企業職工帶提供了較高品質的生活服務配套設施,形成工業組團活力中心,為整個單一的工業組團註入生長動力。  (原標題:“一核一心 兩廊四驅”點綠長沙經開區汨羅產業園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n25hnore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